肥料檢測是確保肥料質量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核心環節,需覆蓋理化性質、養分含量、污染物及微生物安全等維度。以下是系統化的檢測框架,依據國標及行業實踐整理:
這些指標決定肥料的物理穩定性和施用適用性:
水分含量:影響結塊性和儲存期(如復混肥要求游離水≤2.0%,GB/T 15063-2020)。
pH值:反映酸堿性,影響土壤微環境和養分釋放(有機肥要求5.5~8.5)。
粒度與抗壓碎力:影響機械施肥效率,如復合肥粒度需≥90%(GB/T 15063-2020)。
水不溶物:尤其水溶肥的關鍵指標,過高會堵塞滴灌系統(NY/T 1973-2010)。
養分的形態、含量及有效性是檢測核心:
氮:區分氨態氮、硝態氮(新增≥1.5%要求)、總氮(凱氏定氮法)。
磷:檢測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占比(如≥40%),影響作物吸收效率。
鉀:采用超聲提取-ICP-OES法(GB/T 8574-2024),提升檢測精度。
鈣、鎂、硫:新增單一中量元素要求(有效鈣/鎂≥1.0%,總硫≥2.0%)。
微量元素(Cu、Zn、Fe等):若標注含量,需≥0.02%(鉬≤0.5%)。
腐植酸:2025年新規要求小分子活性組分(分子量<1000Da)≥30%,HPLC法驗證。
氨基酸、有機質:葉面肥需測游離氨基酸(NY/T 1975-2010)。
元素 | 傳統限值(mg/kg) | 2025含腐植酸肥新規(mg/kg) |
---|---|---|
砷 | ≤10 | ≤5 |
鎘 | ≤3 | ≤1 |
鉛 | ≤50 | 未放寬 |
注:液體肥需額外檢測沉淀物重金屬,新增釩(V)等污染物。 |
縮二脲:尿素基肥料中的毒素,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(GB/T 22924-2024),加標回收率95%~107%。
氯離子:忌氯作物需控制(如全自動電位滴定法,GB/T 15063-2020)。
有益菌:有效活菌數≥0.2億/g(固氮菌、光合菌等)。
病原體控制:糞大腸菌群≤100個/g,蛔蟲卵死亡率≥95%。
抗生素殘留:如四環素(GB/T 32951-2016)。
國標:
鉀測定(GB/T 8574-2024):ICP-OES法取代傳統火焰光度法,回收率99.33%。
縮二脲測定(GB/T 22924-2024):優化色譜柱分離效果,RSD≤2.72%。
方法升級:重金屬檢測需用ICP-MS(如砷、鎘),取代原子吸收法。
下表匯總了關鍵檢測類別及其適用場景:
檢測類別 | 核心指標 | 適用肥料類型 | 主要標準依據 |
---|---|---|---|
理化性質 | 水分、pH、粒度、水不溶物 | 所有肥料 | GB/T 15063-2020 |
養分含量 | 氮/磷/鉀形態、腐植酸活性 | 復合肥、水溶肥、有機肥 | GB/T 8574-2024等 |
污染物 | 重金屬、縮二脲、氯離子 | 含腐植酸肥、尿素基肥料 | GB/T 22924-2024等 |
微生物安全 | 有效活菌數、病原體控制 | 有機肥/生物菌肥 | NY 525-2012 |
檢測需嚴格匹配肥料類型與用途,如經濟作物用肥側重重金屬與活性腐植酸,大田肥料關注氯離子與縮二脲風險。2025年起,含腐植酸產品需同步檢測液體沉淀物重金屬,企業應提前布局ICP-MS等設備。
周一至周日9:00- 19:00
在線咨詢企業移動站點
微信客服